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世界瀕危語言 會說的人手指數得出

更新日期:2010/05/20 14:05

世界上有上億人說的語言,但也有只剩一個人會說的語言。據美國媒體報導,聯合國最近列出199種世界「處境危急」語言,所謂處境危急,就是會說的人很少,其中「極度瀕臨危急」的語言,會說的都不到十個人。

報導說,巴西北部一種土著說的語言「阿皮亞卡語」,目前只剩一個使用者。西非喀麥隆西北地區有一種「比基亞語」,有關這種語言的最後記錄是在1986年,這代表著這種語言現在很可能已經滅絕了。

台灣也有幾種瀕臨滅絕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其中一種「巴宰語」,在2008年時只剩一位95歲的老太太會說了。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要看YouTube影片 未來要付費囉!

更新日期:2010/05/05 12:52 NewTalk 新頭殼

新頭殼newatalk 2010.05.05 陳怡潔/編譯報導

YouTube的線上電影租賃服務還在起步階段,現在也只有提供很少部分的電影以供觀看,但是這種情況馬上就會有變化啦!CNN報導,據YouTube產品管理主管亨特‧沃克(Hunter Walk)對MediaPost表示,YouTube目前正在開發自助式服務系統,讓用戶可以自由上傳影片,收取費用。

過去數年中,YouTube一直專注在讓其用戶可以透過自制的影片來賺錢。去年他們公布了YouTube 合作夥伴計劃(YouTube Partnership Program),這讓某些人的熱門影片(YouTube決定哪些有資格)可以和Google共享廣告收入。

但是現在的計畫,是YouTube 用戶第一次透過收看者而非廣告商賺錢。但是目前該計劃的詳細資料仍然很少。例如,目前並不知道是否是任何用戶都可以參加此全民製片計畫,或者如果該計劃只提供給相關行業的專門人士。

誠然,「產業專業」對於邊境地帶的網路視頻來說,定義極為困難。我們也許可以期待,透過這種發布系統,有一天,獨立製片小蝦米有能力對抗影劇龍頭公司。(http://newtalk.tw/)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難撫喪女痛 重機車隊聲援雞排媽媽

更新日期:2010/04/10 18:51 洪彩綸

今年2月,台中有一名孝順的女兒,上班途中被車撞死,留下單親媽媽和肢體殘障的弟弟,原本賣雞排的媽媽深受打擊,甚至連賣了18年的雞排生意都做不下去。故事被PO上網,網友揪團找了一群重機車友,晚上騎車到這家雞排攤去鼓勵單親媽媽,重型機車聲勢浩大,還引來警方關切。

晚間9點多,30輛重型機車騎進狹小巷道,圍著雞排攤,警察到場關切。台中縣犁份派出所副所長:「民眾報案說,有30幾部重型機車,本所以為是要來滋事的,前往了解狀況!」

其實這群重機騎士是專程來買雞排的,要用行動鼓勵雞排攤老闆林媽媽,林媽媽10年前跟先生離婚,自己帶2個小孩,沒想到拉拔長大的女兒,26歲了,卻在今年2月車禍過世,拋下她和重病、行動不便的弟弟,林媽媽太傷心了,一度走不出來,也失去工作動力,故事被PO上網,網友揪團,找來30輛重機車友。

雞排攤老闆娘林媽媽:「他們看起來就是非常陽光,每個人看起來都是熱血澎湃的年輕人,他們的熱情都感染到我了。」

林媽媽細心的挑剪雞排,放進醬汁中醃漬,每天重複這個動作,已經18年,沒想到,女兒才剛說要賺錢養她,卻發生了意外。林媽媽:「怎麼可以就這樣走掉了。」記者:「弟弟這麼說?」林媽媽:「因為2人姐弟情深。」

想起女兒的貼心,林媽媽淚流不止,她說,每年母親節,女兒一定寫卡片、買禮物送她,去年女兒到日本出差,挑了這個相框送她,沒想到人事已非,隨身相框現在正好讓她擺女兒的遺照;照片中的女兒,笑得很燦爛,林媽媽收起悲傷心情,她說,感受到社會的關心,也要謝謝重機車友的鼓勵,未來會和兒子堅強地走下去。

行善半世紀 老翁不能說的祕密

更新日期:2010/04/10 03:03 周曉婷/南縣報導

中國時報【周曉婷/南縣報導】
在台南鄉下開小雜貨店的殷姓老翁,從廿一歲退伍、工作後,儘管收入不豐,仍瞞著家人,天天攢存小錢,每月持續捐錢給慈善團體,從最早月捐一、兩百元,到現在年捐九萬多元,連老人年金全都奉獻。如此行善已近半世紀,枕邊人和三個兒女到現在還蒙在鼓裡,他決定讓這個祕密跟他一輩子。

七十歲的殷翁每天打赤腳跑步,捨不得穿鞋,在南縣家扶中心的捐款代號叫「善心人士」。中心主任周明泉說,他從民國六十九年進入該中心服務後,始終有一疊送不出的捐款收據;捐款人大都會留收據抵稅,殷老先生則對收據避之唯恐不及。

多年前有天傍晚,他首度送收據上門,殷翁竟大驚失色,拿著收據就往二樓跑。他見狀覺得很奇怪,追問之下,殷翁才說,因為家人都不知道他捐款一事,他得趕在家人回來前把收據藏好,免得被發現。有了這次經驗,周明泉再也不敢把收據送到他家,連郵寄也省了,只好每月收到捐款時開出「善心人士」收據留存。

殷老先生和太太育有一兒二女,雖經營雜貨店,但因住家附近有三家雜貨店,他的店面最小,生意也不好,一家五口靠雜貨店維生。他告訴周明泉說,因為太太很嘮叨,從年輕念他念到老,家裡經濟不寬裕,小孩讀大學還得上銀行辦助學貸款,如果太太得知他有錢捐給家扶中心,卻沒錢給孩子讀大學,恐引發「家庭大戰」。

周明泉說,家扶中心從八十五年開始採用電腦紀錄捐款明細,殷老先生雖非捐款大戶,但每月捐款從不遲到。電腦紀錄可查的,總共捐了四十七萬五千多元,以往每月捐三千元,去年卻累計捐了九萬三千多元,他為此還特地去問殷老先生原因。殷翁的回答,同樣令他大為感動。

原來,殷翁常在報紙上看到社福機構因金融海嘯捐款縮水,擔心受扶助家庭生計受影響,想到自己一兒二女都有穩定工作,不再需要他操心,自己和太太兩人平日生活開銷不多,家裡還有一間柑仔店,子女每月也會給他生活費,乾脆把子女給他的生活費及敬老津貼都捐了。

殷翁透露,他從民國五十年當兵退伍後,開始每天存一點錢,到了月底再捐給慈善團體。最早每月捐一、兩百元,到後來每月捐三千元,和太太結婚至今,也沒特地講這件事。家人從不知他捐錢一事,他也早已打定主意讓這個祕密跟他一輩子。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單身保費增 楊志良:要不多付保費就養小孩

更新日期:2010/04/09 13:35

二代健保採家戶總所得計算,「單身貴族」保費倍增,引發單身族群不滿,不少網友批評,根本是變相課單身稅。衛生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表示,小孩未來要負擔整個社會,現在由大家共同來養,先進國家都是如此。楊志良表示,依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仍是較為公平,認為民眾「要不多繳保費,不然就是養小孩」。(陳奕華報導)

未來二代健保實施後,約一半的單薪、多眷口民眾保費負擔下降,不過單身者的保費可能會增加一倍之多,引發單身族群的反彈,對此,衛生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新聞網專訪時認為,應該要更公平來看二代健保。

楊志良舉例,以月收入五萬元、沒有其他收入的單身民眾,依照先行制度,保費要繳七百多元,如果另一個人同樣是賺五萬元,還要扶養三人,卻要繳三千多元,負擔沉重,依照二代健保試算,原本一家四口從繳交三千多元,變成一千六,而單身也是交一千六。

楊志良指出,小孩未來要負擔整個社會,現在由大家共同來養,先進國家都是如此,他認為民眾「要不多繳保費,不然就是養小孩」,哪一個負擔較重,值得民眾思考

「比方說單身,現在很多老人家,誰來養?全部人來養,問題這樣情形,大家接不接受,如果不接受我們就做不下去,這個是別的國家都是這樣,就是所有未來小孩子大家來養,你不養小孩子,那對不起,你要多負擔一點,你要幫人家養,因為將來小孩子是要負擔整個社會,簡單來講,要嘛你多付保費,要嘛你養小孩,哪一個比較沉重,這是大家要來想的。」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睡不好 開車出意外高三倍

更新日期:2010/03/19 18:31 蘇郁文

【台灣醒報記者蘇郁文報導】要開車嗎?最好是睡飽了再上路!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今天發表論文研究成果,表示有嗜睡或失眠的人,發生交通意外的次數是普通人的3倍。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蘇東平說,如果民眾打算長途開車,最好還是休息充足比較安全。

研究計畫主持人蘇東平表示,睡眠問題可概括分成夜間失眠及白天嗜睡兩種狀況,在接受調查的1506人中,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礙。一般來說,夜間失眠者出現車禍的比率,比普通人多1.8倍,白天嗜睡更嚴重,達到3.9倍,如果兩者皆有,會高達6.2倍。

研究調查結果也發現,如果常值夜班的工作者,不論是輪班制或是固定夜班工作,出現交通意外的機率都比白天上班的族群要高出2.6倍以上。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說,美國的統計顯示,因睡眠問題導致交通意外的損失金額,已經高達數億美元,讓美國交通相關部門訂出嚴格的規範,要求職業駕駛員必須得到一定的睡眠時數,而這些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蘇東平說,要避免產生睡眠問題,最好是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以及正常的工作時間,如果已經出現相關症狀,譬如入睡困難、時睡時醒或是比平常早醒,一週超過三次以上,或是自認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白天工作效率者,一週超過三天,就有可能出現失眠問題,最好能求助專業醫師,才能一勞永逸。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愛無悔 南非女滯台28年淪遊民

更新日期:2010/03/18 02:06 廖肇祥/南投報導

中國時報【廖肇祥/南投報導】


南非籍女子琳達(Linda)廿八年前為愛來台,與丈夫吵架後離家成了遊民,去年八月在高雄因逾期居留遭警方查獲,移民署南投收容所為她聯繫南非家屬,幾經波折,終於取得南非核發的身分,琳達將在下月初返鄉,她雙手合十表達感謝。

從廿五歲妙齡女子,成了五十五歲歐巴桑,琳達略通國、台語,一頭捲髮與黝黑膚色,很容易被誤認為原住民,她說,「回南非,我恐怕不到一個禮拜就會想念這裡了」,在台灣交了很多朋友,幫朋友打掃賺零用錢,搭車遊遍台灣,不認識字、迷路,用問的;生病了,也有好心人帶她看醫生拿藥。

妙齡女變「台」婦 戀上熱情台灣

常與打零工的原住民或外勞混在一起,琳達的生活習慣很「台」,她說「我最喜歡的飲料是保力達B,米酒一次可喝五瓶」,收容所裡生活規律,戒掉菸、酒癮。所長林貽俊叮嚀她回南非不要再抽菸、喝酒,琳達反問「那我可以賣台灣的菸酒嗎?」

林貽俊指出,琳達廿八年前與我國遠洋漁船黃姓船員在南非開普敦墜入情網,民國七十年結婚持居留簽證入境,住北縣樹林,二個月後大吵一架她離家出走,音訊全無,黃訴請離婚獲准。五年後琳達回樹林,黃已搬離,她又無身分證,只好續當遊民。

勇敢愛想再婚:「我一定會再回來」

琳達後來與黃姓前夫取得聯繫,黃顧及情分,願提供琳達回南非的機票,所方擔心她返國後無處棲身,發動募捐,籌募安頓生活基金,並協調慈濟南非辦事處派人接機,將安排她至當地庇護工廠工作,經濟自立後,再讓她「光榮」返家。經歷失敗婚姻,琳達還是想再婚,她豪氣地說:「我要在南非賺到錢,把台灣男友接過去為我工作」,她還說「台灣人對我真好,我愛台灣,我一定會再回來。」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美研究:體罰影響智力發展

更新日期:2010/03/11 00:55

「玉不琢不成器」可能是錯的,美國一項兒童心理研究顯示:童年未被體罰的孩子,成年後的智商高過童年常受體罰的人。此份研究中將體罰定義為「父母責打孩子臀部,且每周最少三次。」研究並發現常施行體罰的以母親居多。(榮莒苓編譯)

這項研究將在本週五於聖地牙哥舉行的「暴力、虐待和創傷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olence, Abuse and Trauma)」中發表,研究對象為1510位2到4歲,和5到9歲美國兒童,研究人員於期初記錄了他們的智商,並於4年後追蹤其變化。

主持這項研究的新罕布夏大學莫瑞史特.勞斯教授(Murray Straus)發現,在年紀較小的受測組(2到4歲)中,常遭受體罰的孩童平均智商低於未受體罰孩童平均智商約5分之多。至於另外年紀較長的受測組中,也有同樣結果,不同在於平均智商分數間距為2.5分。

史特勞斯教授投身兒童心理研究超過50年,他的研究結果已是今年第3份針對體罰和兒童智商之間的研究。在接受一個電話專訪中,雖然幼童的智商都會隨著年紀的增長,呈正向的成長,不過那些常被體罰的孩童,智商則相對成長較少,因此體罰的確會減緩孩童智力的發展。除了體罰外,家庭的社經地位和父母教育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

研究中也發現,遭受體罰的年紀愈小,受到的影響愈大。這結果推翻了有些家長認為幼童被體罰時還小,不會記得曾被體罰,也因此不會有後遺症的說法。

除了研究美國孩童外,史特勞斯教授還分析來自32個國家,將近18,000個學生的資料,他表示明文禁止體罰的國家,其國民平均智商也相對較高。然而其中卻有5個國家例外,分別是香港、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史特勞斯教授認為或許是因為這些亞洲國家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都相當重視。

全世界約24個國家立法禁止任何人(包括父母和教師)體罰孩子。多倫多大學致力於兒童和青少年研究的戴大衛教授表示(David Day),家長與其用體罰的方式處罰孩子,不如用正加強技巧(positive-reinforcement techniques)鼓勵孩子。戴教授認為打小孩不但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還會進一步影響其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幼童而言,被體罰是件很可怕的事,因為他們沒有處理壓力的能力,這創傷會留下長期負面的影響。由於體罰伴隨而來的還有父母的咆哮,這同時也對孩童心理和情緒發展有害。

有些研究中顯示,童年常遭受體罰的孩童,成年後仍不時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總認為衰事隨時會降臨在他們身上。加拿大兒童福利聯盟(the Child Welfare League of Canada)發言人高登.費努(Gordon Phaneuf)表示:此份研究使得「體罰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的說法更具有公信力,且這影響是不分國界的。那些長期被體罰的孩子成年後會認為,使用暴力是被允許的。看到這麼多孩子被體罰,甚至家暴虐待真讓人心痛。」

由於加拿大最高法院曾在2004年通過法案,允許家長和教師出於合理的管教,可以對2歲以上的孩子施行體罰,但此項法案在國會三讀時被否決。對此費努表示,加拿大政府出於無奈才明文禁止體罰的行為,真是大錯特錯。他說到:「打小孩(意指打屁股)強烈侵犯孩子的人權,而且打小孩根本就是個無效的管教方法,你想想我們會對親愛的伴侶和尊敬的長輩動手動腳嗎?這世界最沒有自保能力的就是兒童了,你若真的愛他,怎麼打得下手呢?」

##EasyReadMore##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news

liverの小窩

I love Taiwan!!

我是台灣人 我愛台灣
Powered By Blogger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 's bloguide

中時電子報-最新焦點

...

.. ..台北 - ..